- 急诊科:028-26225555 院值班:028-26965195
疼痛科:028-26222098 血透室:028-26224916
为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改善公共服务供给,支持和引导社会力量开展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3〕96号)、民政部等四部门和单位《关于加快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发展的意见》(民发〔2017〕167号)精神,按照民政部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部门《关于积极推行政府购买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经市民政局党委研究同意部分精神康复项目社会化实行政府招标采购。于2020年在政府采购预算的基础上向三方公司购买精神康复综合服务、就业转介服务和社区康复科研3个项目。按照政府采购项目相关规定与程序进行了采购,有效发挥了社会组织在社区康复服务工作中的作用。
社会工作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支专业队伍。这样的地位和作用,是由社会工作的专业优势所决定的。这种优势体现在:
1、社会工作秉持的理念,与现代社会中人们精神层面的理想目标和助人、利他的价值追求高度契合,因而最能获得社会公众的认同和追随。2、社会工作依托的理论,能最深刻揭示人类与社会的本质联系与互动机理,因而能最深刻反映社会问题的本质和人们行为的原由。3、社会工作运用的方法,能最有效地促进人们思想和行为的改变,因而能最有效地帮助解决社会问题及满足人们的复杂需求。以上有关社会工作的优势的说明,精神障碍社区康复离不开社会组织的介入。
社工组织参与精神障碍社区康复取得成效
以资阳市精神障碍社区康复中心工作为例,2020年该中心引进了2家社会组织,在服务中分别发挥各自专业优势,为社区康复者提供了一系列专业服务,取得一定成绩。表现在:
1、推行项目社会化,构建“3+1”工作运行模式,提高了社区服务工作水平。依托资阳市精神病医院精神障碍社区康复中心,打造全市社区康复指导、培训、督导、项目孵化、经验输出为一体的社区康复机构。(目前已覆盖城区36个社区)。以三贤康复站、莲花康复站、资溪康复站、狮子山康复站4个站点为服务阵地,服务对象覆盖雁江区主城区三贤祠、莲花、狮子山、资溪街道办所辖社区筛选出的精神残疾人开展康复服务。(雁江区精神障碍患者约4700人,雁江区主城区居家精神障碍患者1000余人);二是按照项目社会化、服务项目化基本导向,发挥社会组织在社区康复服务工作中专业优势,引进了资阳市心公益社会工作服务中心、资阳市精神残疾康复中心2个服务机构。中心与社会组织携手并进,优势互补,深入社区、探访家庭、社区对接、资源整合,极大地提高了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工作水平和效率。三是社会组织与中心密切配合,较好地发挥了社工专业优势和群众基础,增加5名专职社工,全方位扎根36个社区开展入户走访、社区调查、社区宣传、建立关系、整合资源、协调各方等,进一步推进了社区康复工作的纵深发展。
2、增强了康复服务团队能力。以社工为引领,带动社区康复患者及家庭接受个案、小组、社区服务,根据精神病患者的需求,开展有针对性各类活动,激发了团队的创新力,增强了团队执行力。
3、提升了社会影响力和知名度。中心先后接待慕名而来的攀枝花、眉山市、重庆市以及市级有关机构的参观考察5次,受到同行的高度肯定。
4、项目社会化服务以来,新增入户探访129人,个案建档立卡96人;电话服务938人次;开展小组4个,24节,为患者提供心理支持,构建互助支持团体,同时减轻照顾者的心理压力。社区宣传与倡导26场次,专业知识培训16场次;中心厨艺培训、阅读、社交、书画、电脑、体能训练项目全天开放,共计接待社区自愿参加康复患者数量达16320人次。
5、成功举办市级精神障碍社区康复能力培训会。为了持续推进我市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工作的发展,推广现行康复工作的成功经验与做法,2021年6月18日在市精神病医院成功举办资阳市市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能力提升培训班》学术会,此次会议对于推进我市精神障碍社区康复工作全面发展具有一定的导向意义。
6、社区康复科研工作基本完成。社区康复科研是工作手段的创新,能够有效提升社区精神康复的质量与内涵。2021年我们在四个街道所辖36个社区对225名社区精神康复患者进行摸底筛查,最终选取100个符合入组康复者为研究对象,深入开展、反复论证,形成了《个案管理对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影响的对照研究》研究报告。
7、项目宣传及推广。通过网络平台(社区QQ群、项目管理群、微信群)微信公众号开展线上推广宣传53篇,直接覆盖653人;通过人民日报、中国报道、腾讯新闻、凤凰新闻等网络媒体进行宣传,共计107次。资阳电视台进行跟踪报道共计1次。资阳大众网宣传推广,共计42次,覆盖39619人次。
8、积极开展精神残疾职业技能培训,提升综合就业能力。与资阳市精神残疾康复中心社会组织合作,引导康复者到残疾康复中心接受各类生活技能培训、职业能力培训、健康教育、职业转介等服务,促进了患者全面康复。为主城区36个社区居家精神障康复者2000余人开展康复服务。回归社会残障人士50人。
9、立足社区实际,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租赁近200亩土地,开展果树、蔬菜种植、家禽养殖、花卉租摆服务等经营活动,积极为精神康复病人提供就业岗位182个,新增职业转介5人。
一是发挥社会工作行业的组织优势,参与建立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平台,为广大康复者提供个案服务、小组活动、心理辅导和情绪支持。成为精神病患者及家属参与社区康复的组织者。
二是发挥社会工作的人力优势,社会工作服务机构派遣专职人员,融合到所在社区参与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极大加强了康复中心的人手和专业力量,真正体现了“三社联动”机制在社区康复中的作用。
三是发挥社会工作的职能优势,社会工作者以冷静、理性的心态面对居家精神病患者,一方面自觉、严格遵从康复中心的有关规定,以实际行动配合社区康复;另一方面,以乐观心态与社会精神病患者及家属交往,积极传递正能量、减少社会对精神病的歧视和偏见,成为广大精神病患者及家属积极心态的引领者。